寧夏天元錳業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重熔金屬錳(一期)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二次公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及《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文)有關規定,我公司現將擬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簡寫本向公眾發布,再次就擬建項目征詢公眾意見或建議。公告內容如下: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年產30萬噸重熔金屬錳項目(一期,10萬噸/年)
建設性質:新建
建設地點:本項目位于寧夏中寧新材料循環經濟示范區北側。
總投資:23777萬元
占地面積:項目總占地面積27171.5m2,建筑面積27825.5 m2。。
二、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2012年,寧夏天元錳業有限公司在進行30萬噸/年電解錳技改項目環境評價時進行了現狀監測,本項目與30萬噸/年電解錳項目相鄰,且為重熔金屬錳項目,項目特征污染物主要煙(粉)塵,故本項目的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數據擬直接引用天元錳業30萬噸/年電解錳技改項目環境評價現狀資料。
(1)地表水環境質量現
黃河下河沿斷面水質污染物單因子指數均小于1,其水質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Ⅲ類標準。張裕溝入黃河口斷面氨氮、BOD5、CODcr、錳、鐵、鉻出現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107、3.16、0.83、1.55、90.4、0.83,其超標原因主要是:張裕溝經項目廠址西側3.1km流經石空鎮進入黃河,氨氮、BOD5、CODcr超標與石空鎮、張裕溝兩側村莊生活污水無組織排放有關。鐵、錳、鉻超標是寧夏天元錳業有限公司原有廠區建設前期環保設施不健全,向張裕溝排放污水,污染物沉積于張裕溝底泥中導致超標。2010年底天元錳業污水處理系統建成并投運,不再有廢水排入張裕溝。2011年8月,天元錳業對張裕溝底泥進行清挖,本次監測時間處于清挖期間,因此仍有錳、鉻超標現象。2012年4月,再次對張裕溝距廠址下游1000m處進行了監測,監測結果表明總氮、氨氮、總磷超標,鐵、錳、鉻均達標。
(2)環境空氣質量現狀
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結果可以看出,兩個監測點處的TSP、PM10均超標,超標原因主要為當地地表由于施工處于裸露狀態,監測地點離工業企業較近,園區企業排放的污染物對監測結果影響很大,上述幾種因素導致TSP、PM10均超標。其余各監測因子滿足相應質量標準,所以該地區大氣環境質量較好
(3)聲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根據噪聲監測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采用與評價標準直接比較的方法,對廠界噪聲現狀做出評價。各監測點位晝夜間等效聲級均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3類標準。
三、工程分析及污染源評價
1、廢氣
(1)喂料工序粉塵(G1):原料錳渣在進入中頻爐前,采用人工拆包和皮帶輸送的方式進行,在此過程中產生無組織排放粉塵,項目一期工程共有喂料工序共有帶式輸送機2臺,卸料器2臺,鋼料倉3座,在進行原料輸送過程中,產生的無組織排放粉塵量按總原料量的1%計,一期原料消耗量為10.86萬噸,無組織粉塵產生量為1086噸,通過在卸料器、鋼料倉等主要設備安裝捕塵后采用布袋除塵方式,捕塵效率按99.5%計,布袋除塵效率按99%計,喂料工序捕塵系統捕后進入5布袋除塵器后共用一根排氣筒,風量為50000 m3/h,排氣筒的高度為30米,內徑為0.3米,產生濃度為3430mg/m3,產生量為171.51 kg/h,排放濃度為34.39 mg/m3,排放量為1.72kg/h,喂料工序布袋除塵器排氣筒污染物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速率均能夠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二級標準(排放濃度120 mg/m3、23 kg/h,排氣筒高度為30米)捕集后的錳塵可作為原料回用。無組織排放的粉塵為5.43t/a(0.86Kg/h)。
(2)中頻電爐煙氣(G2):原料錳渣進入中頻電爐重熔時,會產生熱的煙氣,主要含塵。根據《工業源產排污系統數據》(2010年修訂)下冊提供的數據,中頻感應爐工業廢氣量產生系數按400立方米/噸-產品,煙塵產生系數按0.5千克/噸-產品。項目年產國標錳10萬噸,廢氣產生量為4000×104M3,煙塵產生量為50t/a,產生濃度為1250mg/M3,中頻電爐擬按裝整體可移動密閉罩(捕集效率98%),產生的煙氣經密閉罩收集后進入布袋除塵器進行除塵處理,除塵效率>98%,除塵后的煙塵排放濃度為24.5mg/M3,排放量為0.98t/a(0.15 kg/h),排氣筒的高度為30米,內徑為0.3米。中頻電爐排氣筒污染物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速率均能夠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二級標準(排放濃度120 mg/m3、23 kg/h,排氣筒高度為30米)。經布袋收集的粉塵作為原料回用。
(3)澆注工序廢氣(G3):項目錳錠澆注工序廢氣主要對鑄錠澆注、鑄錠冷卻時大面積散發水熱蒸汽采用屋頂通風器,排到車間外。
(4)破碎篩分工序粉塵(G4、G5):錳錠在破碎、篩分工序中的大氣污染物主要為粉塵,根據甲方提供的經驗數據,需破碎、篩分的錳錠為10萬噸,破碎粉塵產生率為錳錠處理量的0.5%,篩分粉塵產生率為錳錠處理量的0.5%。因此破碎粉塵產生總速率為1.67t/d(79.52 kg/h),篩分粉塵產生總速率為1.67t/d(79.52 kg/h)。項目共設有兩臺破碎機和兩臺篩分機。對于每臺破碎和篩分設備,采用密閉集氣罩進行收集,采用分室脈沖布袋除塵器凈化后排到車間外。每臺除塵器配置一臺風機,六臺風機總風量為100000m3/h,破碎系統共設兩個布袋除塵器,篩分系統共設兩個布袋除塵器,每臺布袋除塵器的風量為10000 m3/h ,其中兩臺破碎機的布袋除塵器共一個排氣筒,兩臺篩分機的布袋除塵器共用一個排氣筒,故破碎篩分車間共有兩個排氣筒,排氣高度為20米,直徑為0.3米。密閉集氣罩收集效率為99.5%,布袋除塵設備處理效率按99%。破碎部分排氣筒和篩分部分排氣筒污染物產生及排放情況核算如下:①破碎部分排氣筒污染物產生及排放情況(G4):兩臺破碎機產塵量為1.67t/d(79.52 kg/h),收集率為99.5%,除塵效率為99%,總風量為20000 m3/h,產生濃度為3956 mg/m3,產生量為79.12 kg/h,排放濃度為39.56 mg/m3,排放量為0.79 kg/h。②篩分部分排氣筒污染物產生及排放情況(G5):兩臺篩分機產塵量為1.67t/d(79.52 kg/h),收集率為99.5%,除塵效率為99%,總風量為20000 m3/h,產生濃度為3956 mg/m3,產生量為79.12 kg/h,排放濃度為39.56 mg/m3,排放量為0.79 kg/h。破碎部分排氣筒和篩分系統排氣筒污染物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速率均能夠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二級標準(排放濃度120 mg/m3、5.9 kg/h,排氣筒高度為20米)。經布袋收集的粉塵作為原料回用。破碎部分無組織排放粉塵經捕集后無組織排放量為2.5t/a,,篩分部分無組排放粉塵經捕集后無組織排放量為2.5t/a
(5)烤包器天然氣燃燒廢氣(G6):烤包器使用的燃料為天然氣,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噸產品消耗天然氣大約0.5582Nm3,項目年產國標錳量為100000t/a,則使用天然氣量為55820 Nm3/a。天然氣是一種相對清潔的燃料,在完全燃燒條件下,幾乎不產生煙塵,煙氣中的主要污染物為NOX和少量SO2。
2、廢水:
本項目廢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
(1)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包括辦公樓污水,餐飲污水和住宿污水,水中污染物主要為CODCr、BOD5、SS。全廠新增職工180人,按人均用水量為50L/人?班計,取時變系數為2.5,平均用水量為9.12 m3/d(0.38 m3/h),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計,排水量為7.75 m3/d(0.33 m3/h)。
(2)軟水制備清排水
項目中頻電爐冷卻水需用軟水,年軟水需量為76821 m3/d(256.07m3/d),軟水器在制備軟水過程中,需定期排水,排水量的按制水量的4%計,年排水量為3072 m3/d(10.37m3/d)
(3)初期雨水
項目總占地面積為27171.5m2,有效匯水面積為按總占地面積的80%計,共21738m2,涇流系數則按0.43考慮。計算結果本工程的初期雨水量約642m3/a(2.14 m3/d),項目初期雨水進入污水管網。
天元錳業目前已建污水處理站,包含6000t/d生活污水站和6888t/d循環濃排水站。其中生活污水處理站采用MBR工藝,本項目生活污水產生量為9.12 m3/d,初期雨水產生量為2.14 m3/d,經污水管網匯集后進入天元錳業6000t/d生活污水站進行處理,經深度處理裝置處理后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 19923-2005),供天元錳業集團統一回用處理。
3、噪聲
本項目的噪聲源主要有給料機、帶式輸送機、起重機、卸料順、中頻感應爐、加料小車、輪輾機、澆注機、破碎機、篩分機、噸袋包裝機、起重機和叉車等設備。大部分設備等均置于廠房內,部分設備如空壓機、水泵和風機等設置在室內并設有消聲器,項目設備噪聲經消聲和建筑隔聲后,廠房外噪聲值低于70dB(A)。
4、固體廢物
(1)袋式收塵產生的錳塵
項目在喂料工序、中頻電爐重熔工序和破碎篩分工序時對于產生的煙(粉)塵采用布袋除塵的方式,布袋除塵過程中產生的除塵灰,主要成份為錳渣,其中喂料工序部分袋式除塵器收集的錳塵為1070噸/年、中頻電爐重熔煙氣布袋除塵器收集的錳塵為48.02噸/年、破碎篩分工序布袋除塵器收集的錳塵為985.0噸/年,共計袋式除塵器除塵地程中,捕塵的煙(粉)塵的量約為2103.02噸/年,捕集的煙(粉)塵主要為錳塵,可作為重熔原料返回喂料工序回用。
(2)重熔出渣:
錳渣進入中頻電爐進行生熔過程是,會產生一定的爐渣,此處爐渣并不進入破碎和篩分工序,根據企業提供的相關經驗數據,中頻爐在地錳渣進行重熔過程中,爐渣的產生量約為進料的4%,此處約產生的爐渣4350噸 /年。本處產生的爐渣可作為可作為重熔原料返回喂料工序回用。
(3)生活垃圾
營運期的生活垃圾主要來源于職工生活區。按每人每年產生生活垃圾165Kg計算,本項目年新增工人185人,采用3班制,職工生活區按全部工人全部住宿計,所產生的生活垃圾量為30.53t/a,生活垃圾經分類收集后,不可回收部分集中運至附近垃圾中轉站進行集中處置。
四、環境影響預測評價
(1)大氣污染預測結論
項目在運營運過程是,對主要為喂料工序無組織排放的錳塵、中頻電爐重熔金屬錳過程中產生的煙塵,經對喂料工序無組織排放的錳塵采用捕塵器捕集后進入袋式除塵器進行除塵處理,中頻電爐產生熱煙氣同樣采用布袋除塵器進行除塵處理后經專用排氣筒達標排放,對項目周邊的環境影響較小。
(2)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結論
天元錳業目前已建污水處理站,包含6000t/d生活污水站和6888t/d循環濃排水站。其中生活污水處理站采用MBR工藝,本項目生活污水產生量為9.12 m3/d,初期雨水產生量為2.14 m3/d,經污水管網匯集后進入天元錳業6000t/d生活污水站進行處理,經深度處理裝置處理后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 19923-2005),供天元錳業集團統一回用處理,不外排,基本上對地表水無影響。
(3)聲環境預測結論
經采用相應隔聲、減排措施后,項目廠界噪聲能夠滿相應的排放標準限值要求,對周邊環境基本上無影響
五、污染防治措施評價
項目大氣除塵設施主要采用成熟可行的布袋除塵技術。廢水集中進入天元錳業集團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后回用,噪聲采用相應的隔聲減排措施,相應的污染治設施成熟可行,能夠實現達標排放,是可行的。
六、公眾參與
在公眾調查過程中,參與調查的人都積極(92%)支持該項目的建設,多數人(61%)認為該項目實施后對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有積極影響,近四成(38%)認為當地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為空氣污染,六成認為項目要做好環境保護設施建設,48%的認為對工作和生活將會產生有利的影響。在項目一次公示和二次公示過程中,末收到反饋意見。
七、環境經濟損益分析
項目主要利用天元錳業電解錳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錳渣采用重熔的方法制國標錳,屬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新增就業180多年,同時有效的處理天元錳業電解錳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錳渣。經測算項目實施后年實現含稅營業收入390000萬元、 不含稅營業收入333333萬元、增值稅14167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1417萬元、生產期年均利潤總額為34695萬元。因此,該項目的建設從社會、環境、經濟角度分析是均具有良好的效益。
八、結論
擬建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通過切實落實本評價提出的污染防治、清潔生產措施、“三同時”,該項目環境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項目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具備環境可行性。在全面充分落實本環評報告書的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后,工程建設產生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經處理后能夠實現達標排放或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減緩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項目建設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從環境保護角度而言,工程的建設是可行的。
九、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包括可能受建設項目影響及對建設項目感興趣的有關單位和一般公眾,熟悉本項目所屬行業或相關環境問題的專家。
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公眾對建設項目的了解狀況;從環保角度考慮,對該項目建設持何種態度;對該項目采取環境保護措施的建議等。
十、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公眾可以在本公告發布后的10日內,以電話、傳真、電子郵件或者其他方式向建設單位或者環境影響評價單位提出意見和看法。
十一、建設項目建設單位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
聯系人:
電話:
十二、承擔評價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評價單位:
聯系方式:
聯系人:
發表評論